新闻报道
王兴教授荣获2017“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7年8月17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计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习近平指出,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实际行动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李克强总理对卫生计生工作也作出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大会并讲话。会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受到表彰。
会上,天游中心口腔颌面外科王兴教授荣获2017“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拳拳医者情 口腔大事业
王兴,天游线路登录检测中心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曾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天游线路登录检测中心口腔医院副院长、正颌外科中心主任、口腔种植中心主任;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医者风范——“好好看病,看好病”
做一名医术高明、受人尊敬的好医生,是从医者的至高追求,入行四十多年的王兴也不例外。然而,在他看来,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却并不难,就七个字——“好好看病,看好病”。
他经常向年轻大夫讲,“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首先不管面对怎样的病人,都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并保持我们对病人的基本尊重。”治疗绝不是医生对病人的一种恩赐,病人最痛苦的时候把康复的希望都托付给了医生,对于病人的痛苦,医生应该有充分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病人没有地位的高低贵贱,我们的眼中只能有病症的不同,这是一名医生医德的根本。”
有了这样的心态,高水平的医术就成为保证患者治愈的关键。他强调,医生要在良好医德医风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本事。一名好医生是要时刻要求自己高于平均医术水平的,这不仅包括理论基础以及临床基础的修养,还要实事求是、用心地与病人交流。病人们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在手术前几天,王兴会频繁地来到病房里,观察病人的病情,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并随时做好记录。“多少年了,都成规矩了。不做好这些,晚上睡不好觉。”
如此说来,做一名“好医生”并不难,王兴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名北大的好医生。在北大口腔医院工作多年,他一直感到责任重大。“要知道我们是全国一流的口腔医院,如果病人在这里都找不到治愈的希望,那他们要怎么办?”
王兴的态度就是:在北大口腔医院做医生,就要负起更大的责任来。这意味着,无论在科研还是临床上,北大人都要勇于解决他人解决不好的问题,也要敢于挑战医学难题。“现在大家都怕承担责任而回避风险,虽然我们不能轻易拿病人做试验,但在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最基本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是一定要试着去突破的。”
几十年来,王兴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一个医生?“我的想法是真真正正地做点事。”在王兴看来,一要有实实在在的本事,别人同样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可以解决的更好,这就体现一个医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的前沿问题,即使不能做很多,但至少要解决一点。
正颌外科学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使无数先天、后天的牙颌面畸形患者改变畸形容貌,恢复正常咀嚼、语音等功能的渴望成为现实。中国正颌外科学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张震康教授等开创,在王兴这一代人手中得到发扬光大。他克服了当时设备器械条件差、经验不足的种种困难,使我国的正颌外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手术因为完全在嘴里把颌骨打开、按照设计挪动位置、拼对、再固定,颜面不留疤痕而改变模样,所以对医生技术要求很高。其他手术医生可以坐着做手术,但正颌外科手术医生必须站着,因为口腔的视野小,坐着什么也看不见。同时整个颜面部的所有血管神经都是致命的,哪个都不能伤,伤了一是要命的、二是会留下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的。术后还会有肿胀等一系列问题,单就肿胀来说,作为呼吸道开口的口腔,一旦被堵住就会导致窒息,所以术后对病人管理的要求也很高。
20世纪90年代初,王兴在美国进修时,了解到颌骨畸形矫治的前沿问题,即1992年刚刚出现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正颌外科临床的两类畸形的矫治。王兴下决心在国内开展这一技术并希望有所突破。他不仅在7个类型400多个病例中成功实现了牵引成骨矫治,而且在国际上首先成功进行了上颌骨发育不全的牵引成骨矫治。他的研究课题“严重小下颌畸形伴重度阻塞性呼吸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的矫治”获2004年美国颌面外科医师协会与内固定研究协会颁发的“最佳临床研究论文奖”。
王兴常常告诫他的学生以及年轻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真诚面对病人,作为一个医生为患者好好看病、看好病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懈的追求。他立下一条规矩:凡是医生与病人发生争吵,不论什么理由,都要先批评医生。有的年轻医生不理解:这不是无原则的谦让和宽容吗?王兴没有用行政命令向下压,而是给大家讲道理:争吵,就意味着你自己也和病人一样的半斤八两,这绝不是一个高素质医生所应该的行为。“作为医生,我们总要站得高一些,多一些宽容,多一份对患者的同情与理解,少一些斤斤计较。”
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女病人,接受王兴的面部矫正手术后,脾气变得很暴躁。每天对着镜子看自己,越看越不满意,就抓起家里的东西乱摔乱砸,还对着老公动辄发火,家庭关系很是紧张。本来这是手术之外的事,可以说与医生没有关系。但王兴听说后,主动写信给这位病人,请她定期来医院做复查,每次复查都和她进行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谈话,帮她化解心结,让她了解到术后出现的各种不适应将会逐渐好转。半年过去了,这位病人的情绪完全平和了下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原来那些吵架发火也不见了。
人生故事——放弃仕途选择了口腔
1970年,作为一个党员大学生,王兴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到陕北佳县时,当地卫生局是照着管理干部培养他的。开始他主持筹建了一个防疫站,后来又到一个战备地段医院当院长。三年后,调回县医院当院长。当时县医院只有两个科,一个内科一个外科。所有开药方的都归到内科,所有动刀子的都在外科。县里学医的大学生有110多个,文革刚结束没人搞业务。他通过把医生送出去培训、自愿选择的方法,一个科一个科的建,建起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科、中医、按摩科等,还办起了一所面向全县医务人员的卫校,培养了一大批当地的医疗骨干和赤脚医生。当地的医务人员曾叫王兴一起搞专业,老局长坚决不干。王兴就开了个玩笑说“现在就是没人干口腔科。”老局长说“你要是干口腔科我倒是放你。”
于是1974年到1976年,王兴回到北医,在天游ty8检测中心官方登录中心进修了一年零八个月,把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转了一圈,才知道口腔不仅仅是拔牙。就这样他回去开办了陕北第一个县级医院口腔科。1978年,考研究生的机会来了。当时他有向上走的机会,但在农村工作,首先要懂农业,而恰恰王兴的强项是读书看病做好医生。上级有意让他担任主管文教卫生的县委副书记。可他却偏要读书,县委书记当时很不理解,拍着桌子说“我就不信念书比当官强!”但那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考研究生他只能有一个选择——北医口腔的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这个专业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在国际上这个专业大多归在临床医学的大外科,但在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一个二级学科。王兴有医疗系的基础,同时干的是口腔专业,因此报考口腔颌面外科对他来讲非常合适。王兴考了三年。第一年专业考试总分第一、专业第一、俄语93分。但导师说他不懂英语,没法带。于是,35岁的王兴,从ABC开始学英语。县里没有英语老师,也没有英语广播,自学了个哑巴英语。第二年再考,专业考试仍然第一,英语得了48分,与外语录取分数线差了两分。但正赶上“宁缺勿滥”原则的提出,将他挡在了门外。当时北医的老师们也十分惜才,做了最大努力想招他进院,打报告一直打到教育部,搁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批。但王兴并不气馁,咬牙又准备一年,仍然是总分第一,专业第一,英语考了67分,远远超过了分数线,总算圆了研究生的梦。正是凭着这种执着精神和陕西人的“倔劲儿”,使他成为了医学大家。
科技创新——让更多百姓受益
从医多年,王兴从未停止过科研的脚步。他在国内首先将国际上最先进的颌骨牵引延长技术应用于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病例矫治,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多年来,他正是以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把国内正颌外科事业推向世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王兴主要进行口腔颌面外科特别是正颌外科、种植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在北大口腔老院长张震康教授的支持帮助下,王兴教授正颌外科的相关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此后王兴独立研究并在国内开创颌骨牵引技术,解决了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界公认的尚无可靠外科治疗方法的难题,取得了令国际、国内同行赞誉的研究成果。2001年,王兴教授的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临床与实验研究被评为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4年美国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内固定研究协会将他们的年度最佳临床研究论文奖授予王兴教授。2014年,王兴教授和他的团队关于复杂解剖条件的种植临床技术研究获得2014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将“中国杰出口腔医师奖”、中国医师协会将“中国医师奖”同时授予王兴教授。
一生情所系——口腔之中有大事业
正是由于他站在了口腔医学的前沿,王兴才更清楚地审视中国口腔医学的现状。“中国的口腔事业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从70年代的只有五千多名口腔医生,到今天的十几万,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了。”发展的速度不能掩盖口腔医疗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尤其在西部地区,口腔医疗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十分大。口腔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的十年间,王兴带领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同事们发起了“口腔健康促进、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活动,努力把口腔健康带进西部、带进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在他带领下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大力提倡“支持口腔医疗产业民族品牌的成长”。“国内市场太小,西方国家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而这种差距并没有受到国内足够的重视。”
“口腔走进社区”项目将重心放在口腔健康的大众教育、普查上,以及常见多发口腔疾病的预防及基础治疗上。从2006年起,“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得到各级政府支持和相关商家、企业的赞助。多年来,王兴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组织专家开办技术学习班,免费为社区培养口腔专业人才,努力普及大众健康教育,还发动企业、大专院校、口腔专科医院为社区捐赠医疗器材和设备,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人民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等得到显著提升;他领导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首次纳入西藏),不遗余力促进我国中西部、边疆省份口腔医学事业均衡发展。学会在2012民政部全国学术性社团评估中获评“5A”等级,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三等奖、二等奖等荣誉,每年召开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汇聚百余场学术活动,参会人数连续四年超过两万人。学会举办的“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大型公益活动已在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通过一系列长期开展的帮扶支援,对西部口腔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当一名医生。”采访之初时,王兴教授向记者回忆起文革时年轻的自己,在那个充满混乱的时代,选择从医的他充满焦虑。而在之后四十多年的岁月中,他也从未停止过以一名“好医生”的标准对自己督促和锤炼,在北大口腔医院、乃至全国口腔医学界中,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王兴简介
王兴,天游线路登录检测中心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协荣誉委员;香港专科医师学院名誉院士,香港大学牙科学院名誉教授;美国ADA名誉会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名誉总编;国际牙科研究会会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
先后主编专著6部,参编2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8篇。曾五次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1987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办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1年所负责的课题“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评为九五期间我国重大科技进展项目;2003年获天游线路登录检测中心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2004年获美国颌面外科医生协会和内固定研究协会最佳临床研究论文奖;2005-2006 两次获中国科协最佳研究论文奖,2010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6年获“中国杰出口腔医师奖”,2007年获“中国医师奖”。2008年获中华医学会中华系列杂志优秀主编奖。2014年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016年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华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