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口腔预防科举办建科35周年座谈会
24
天游线路登录检测中心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成立于1980年,今年是建科第35年。12月26日上午,口腔预防科在医疗楼贵宾接待室和大会议室举办了“天游线路登录检测中心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建科35周年座谈会”。周永胜书记、张伟副院长、邓旭亮副院长、张汉平副书记等院领导,名誉院长张震康教授、曹采方教授、邓辉教授三位老教授出席,同时参加的还有为预防科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同志们:杨是教授、王鸿颖教授、卞金有教授、张博学教授、李瑞玉老师、徐玉兰老师、王玉莲老师、魏怡老师、苏红芳老师、王春娃老师、王淑媛老师、黎一青老师等。会议还邀请了曾经在预防科工作过的同志:王新知教授、王左敏教授、岳宗斌老师等。兄弟科室和职能部门部分负责人和预防科在职的医护生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议由司燕副主任主持。
周永胜书记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预防科的历史,充分肯定了预防科所取得的成绩,口腔预防科的发展体现了医院为中国口腔预防事业的贡献。同时,他也指出要有危机意识,希望预防科能团结一心,取得更大成绩。
张震康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北医口腔成立全国第一个预防科是一个里程碑,带动了全国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工作依然创造了很多辉煌,同时也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给我们的考验,并提出北大口腔预防科应该走到世界前列的期望。邓辉教授谈到了她和预防科的缘分,也一直非常喜欢预防事业,希望有机会能发挥余热,为大家讲一些儿童口腔预防的知识。曹采方教授通过几个小故事回顾了与预防科的渊源,强调不能忘记李宏毅教授对预防的贡献,以及从国外带回来天游中心第一台计算器的趣事,建议爱牙日加入牙周病的宣传等,表达了她对预防事业的关心和热爱。
随后,司燕副主任带大家回顾了口腔预防科35年的历程。第一任科主任杨是教授回顾了建科时的艰辛:当时科室缺人、缺设备、缺材料,还缺少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了引入窝沟封闭技术,得自己找化学所研制材料,找光学所研制固化灯泡,找地震局借用偏光显微镜等。但是,虽然条件艰苦,大家都不喊累不喊苦,为科室发展共同努力。对于具有预防科特色的地段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王鸿颖教授也做了回忆,当时的地段工作条件很差,用食堂的平板三轮车拉着设备去幼儿园和小学校,而且冬天还要自己生火取暖,即使这样大家也没有抱怨,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第四任科主任王伟健教授在纪录片中回顾了农村和城市教学基地,这是口腔预防实习的特色,均获得了北大教改的一等奖。第二任科主任卞金有教授回顾了他当时在WHO工作的机缘促成了中国口腔预防的“黄埔三期”,这些学员后来都成了中国口腔预防的骨干。卞教授还就未来预防科的发展谈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第三任科主任张博学教授谈了牙防组的情况,他说牙防组的成立是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牙病防治的新阶段,这是历届卫生部领导所认可的。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一段历史,而应该浓墨重彩,既要书写它的光辉,也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牙病防治基金会的成立给中国牙病防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最后,现任科主任郑树国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表达了对老前辈们的感谢,要学习前辈们的担当、奉献和胸怀。然后,他介绍了任科主任以来科室的发展和变化,并着重向大家介绍了以后科室发展的方向。他希望和各位同道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各位前辈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5载,一部丰富的历史,记录了一代代口腔预防人为了中国口腔预防事业鞠躬尽瘁,有成就、有辉煌、有经验、有教训、也有遗憾,这是历史沉淀之后留给我们的财富。面对在场的各位老前辈,古稀耄耋之年,回首峥嵘岁月,依旧神采飞扬,心系口腔预防大业,我们怎能不努力?“感恩、奉献、传承、发展”这八个字体现了预防科建科35周年座谈会的精髓,它将激励我们预防科全体竭力前行,加速发展,向世界一流学科这一宏伟目标迈进。
(预防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