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心
中心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是在天游中心多学科经过长期、多个成熟研究方向的科研经验积累和研究室建设的基础上,经过天游中心多部门、多年积极筹建建立的全医院科研实验平台。其以提升医院全面科研水平、支撑科研工作者开展深入临床基础研究为基本服务宗旨,以争创国内各级重点实验室、为医学院学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天游ty8检测中心官方登录中心医学高级人才成长提供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奋斗目标。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共有34人,科研岗位人员19人,副高级以上7人,技术及辅助岗位15人;从功能上,由四个实验平台即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平台、微生物学实验室平台、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平台和硬组织及形态学实验室平台、一个SPF级标准认证实验动物室、一个样本库、一个防龋研究室、以及中心实验室办公室组成。每个平台建立初期各有一位杰出的海外校友——客座教授作为平台的首席专家,分别引领肿瘤生物学疾病基因的研究、分子流行病口腔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肿瘤生物学研究和颅颌面发育研究等研究方向。各平台分别由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高级职称研究人员作为负责人,由掌握了多种实验技术或方法和具有各专业研究经验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提供科研服务。实验室环境宽敞整洁,设备先进、性能优良,技术力量全面,为全院教学和科研提供着全方位的临床基础科研服务和技术、设备支持。
1.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平台:主要以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等实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和提供相关研究技术服务。
平台设施及功能:平台由细胞培养室和生物学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完善的净化培养设施和良好的细胞学基本实验条件能满足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实验需求。
细胞培养室 为十万级净化空间。6台生物安全柜可供6人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并配备同等数量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成像和摄像系统,细胞计数仪,冰箱,离心机等必要仪器。
干细胞培养室 是细胞培养室内为培养干细胞提供的独立空间和设备。
生物学实验室 可以进行细胞生物学实验,配有流式细胞仪,细胞无标记实时分析仪,酶标仪,电穿孔仪,超速、高速、低速离心机,低温冰箱,实时定量PCR仪,PCR仪,电泳系统,凝胶成像仪,天平,纯水系统等设备。
2.分子生物学平台:主要以肿瘤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设施及功能:平台由两大实验室、一个4℃冷室及一个小型细胞培养室组成。平台内的设备主要有:ABI实时定量PCR仪,Mastercycler Personal PCR仪,Biotek多功能酶标仪,Berthold 化学发光检测仪,EnSpire 多模式微孔板检测仪,NanoDrop 8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Odyssey近红外双色激光成像系统,Beckman Coulter Allegra X22-R离心机,高通量组织研磨仪Tissuelyzer II等。这些设备条件可以提供开展DNA和RNA提取、基因扩增、目的片段分析与检测,核酸水平电泳、普通PCR、梯度PCR和RT-PCR、real-timePCR,Western blot,SDS-PAGE,EMSA,基因克隆,重组,突变,DNA剪切,连接,质粒转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hip assay及免疫共沉淀系统等研究支持。
3.微生物学实验室平台:以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口腔微生物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平台设施及功能:平台由微生物培养室(7013)和微生物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室两部分组成。具备完善的微生物培养设施和良好的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条件,能满足包括需氧、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等不同口腔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可进行常规微生物分子遗传相关实验相关操作以及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实验设计分析。平台有厌氧培养系统、菌落计数仪和先进的各种细菌培养、实验条件,可提供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实验、变形链球菌自然转化、电转、分子克隆及细菌DNA、RNA提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口腔混合细菌、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培养、细菌菌株抽真空冻干保存等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微生物培养技术培训和仪器使用咨询,提供常见口腔微生物标准或临床菌株实验,提供口腔微生物组学(16S rRNA高通量测序、建库及metagenomic宏基因组学研究)实验设计指导与简单数据分析指导,开展口腔微生物microbiome领域及唾液蛋白/多肽组学研究领域科研合作项目。
4.硬组织及形态学实验平台:主要以颅颌面发育研究等形态学相关的实验为研究方向和提供科研技术服务。
平台设施及功能:形态学平台由一个形态学技术室、一个形态学染色和实验操作实验室及一个显微镜等重要设备实验室构成。实验室具有多台价格昂贵、性能优良、功能先进、精度可信,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重要设备,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显微切割系统、EKAKT硬组织切磨系统、美国BIOQUANT公司研发的骨组织形态分析系统、各种原位杂交仪及多种组织处理和观察分析设备等,能够满足各种生物样本病理学的原位观察和分析研究,满足各种样本(从培养的单个细胞切割到软硬组织处理,尤其包括金属种植体在内的组织样本)的处理等研究需求。地下室还设有医院的组织标本库,每日收取并存储着以口腔软硬组织肿瘤和囊肿为主的病理组织和其他样本。
形态学平台负责指导、培训和辅助研究人员完成组织病理学相关的实验研究,包括:软硬组织包埋与制片、冰冻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图像采集与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图像分析、激光捕获显微切割、骨组织扫描分析等等,并提供完成组织切片与染色、观察与分析等的各种设备。此外,标本库还为本院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组织样本服务。
5.实验动物室:天游中心实验动物是经过北京市科委和动管会规范认证的具有SPF使用许可证的标准动物室,为全院提供各种动物实验支持。
平台设施及功能:实验动物室共有面积747平方米,其中SPF级动物饲养室5间(北侧)、普通级动物饲养室6间(南侧)、大动物手术室和SPF实验室各一间、原代细胞培养室一间。
动物室具有良好的普通环境和屏障环境的饲养条件,其中屏障环境的SPF动物室可饲养大小鼠(裸鼠)、地鼠、豚鼠;普通级动物室可饲养犬、猴、兔、豚鼠等。动物室内还有大动物手术室一间,其中有两台用于大动物手术用的手术台和便携式牙科治疗仪一台,可以进行犬、猴、兔等全身手术或口腔局部手术;原代细胞培养室具有基本的实验设施和条件,可用于实验动物原代细胞的培养;SPF实验室主要用于SPF饲养区内动物的实验操作。动物室还有一台先进的Micro CT(SIEMENS,USA)设备,其工作人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动物实验培训、实验辅助、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的技术指导及动物饲育等各种服务;提供Micro CT扫描及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
6.防龋研究室:防龋研究室建立于1978年,是口腔医学研究所下属的研究室之一。建立初期以氟化物防龋机制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以龋病易感人群正畸龋、放射龋、儿童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龋病发病机制及防治进行探讨,在氟化物抑制脱矿和促进再矿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在机制研究的同时,进行了防龋产品的研制和含氟防龋制品的检测,建立了一整套含氟防龋用品的检测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开展了菌斑生化研究的分析方法。同时还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临床龋病学、口腔生物学和口腔预防医学部分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有:氟化物防龋研究、菌斑生化组成、生态变化与龋病研究、纳米材料与防龋。本室建立以来,曾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工程等多项科研课题,开展多项国际合作课题,获国家专利2项。共培养和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0名。
研究室目前拥有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有:定量荧光光导系统(Biluminator? 2,Inspektor Research 荷兰),精密天平(Mettler Toledo AG 135 美国,Mettler Toledo PB 303美国),偏光显微镜(Nikon X TP-Ⅱ型 日本),荧光显微镜(AO SERIESONE-TEN 美国),立体显微镜(S2 SO51型日本),硬组织切片机(Buehler ISOMET 1000美国)。
7.中心实验室办公室 负责中心实验室的全面日常管理,包括研究人员的准入培训、设备使用培训及入室流程的实施与管理,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及环境维护运营监管和各实验平台间工作的全面协调,负责各方面的实验收费代收代缴管理等。
中心实验室主任:甘业华教授
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李翠英教授,王衣祥副研究员
办公室:位于科研楼7006室,联系电话:82195769 武老师、李老师
中心实验室办公邮箱:bdkqzxsys@163.com
中心实验室高级职称人员及其研究方向:
甘业华:男,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颞下颌关节病及口腔肿瘤等研究,发表论文8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1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及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一项,参编5部。
魏世成: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及口腔种植修复、生物材料与干细胞相互作用及再生医学等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4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主持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
李盛林,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头颈肿瘤及干细胞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985项目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
李翠英: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涎腺肿瘤及颌骨疾病等,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1项,参编著作14部,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获北京市教育成果奖2项。
王晓灵:女,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菌斑微生态与龋病,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3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
王衣祥: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口腔炎症、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及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收录37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及首都卫生行业发展科研专项基金1项。
孙丽莎: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口腔肿瘤病理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
葛兮源: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及涎腺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及参与译著1部。